“双一流”建设|人大新闻学院展示核心与特色课程创新计划中期成果


2017年下半年,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开始实施“新闻传播学科核心与特色课程创新计划”(以下简称“创新计划”)。这一计划从当前传播技术变革、社会转型以及全球化发展趋势出发,呼应时代对新闻传播人才培养的现实需求。提升改造现有课程(核心课程,学科基础课),建设新课程(特色课程,专业课程包或自创课程),打造新一代新闻传播课程体系。


关键词:课程内容革新;对标国际一流

以马克思主义新闻观为引领;遵循新闻传播学科和行业发展规律;对标国际一流水平


3月14日,在“创新计划”执行进入中期阶段之际,人大新闻学院举行“新闻传播学科核心与特色课程创新计划”成果汇报会,由首期申报的教师团队依次进行展示,分享各自在教学大纲、论文库、案例库、文献库等课程资源方面的建设成果,研讨进程中遇到的困惑和问题。


新闻传播程序设计基础 塔

具有计算机专业博士学位的青年教师塔娜开设了《新闻传播程序设计基础》课程,通过编程的技术与实践,从大数据视角展现新闻传播领域的当前和未来的一种发展路径。这门课程建立了新闻文本分类、文本情感分析、新闻舆情热点监测等主题的专题训练库,经过一学期的操练,帮助学生掌握计算科学的思考思路与方法,并可以完成具体的新闻传播领域计算问题的程序设计实践。


新闻实务基础 新闻采写教研组

青年教师潘曙雅所在的新闻采写教研组设计了《新闻实务基础》核心课程,希望在媒体变革时代,打破专业界限,培养学生的跨平台传播技能。课程引入新闻传播界的一线工作者,用最鲜活、最实用、最前沿的新闻传播业优质资源为教学注入活力;利用今日头条等合作平台资源,建立更为完整、适应时代的内容体系、实训体系,为学生提供作品展示平台,大力推进线上共享课程的建设。2017年秋季学期,《新闻实务基础》课程荣获中国人民大学教学改革项目一等奖。


数据新闻可视化 许向东

许向东副教授自2011年起不断积淀,同时结合自己的访学经历对《数据新闻可视化》的理论体系和文献库进行了完善。这门课程引入前沿的统计软件、数据整理软件和制图软件,并对标密苏里新闻学院的数据可视化实训模式,比照专业媒体的数据可视化生产流程,自学期伊始,对各实训小组进行追踪记录,指导学生做出可发表的作品。在课程建设中,许向东大量充实了文献库、案例库、素材库的资源,以推进软件库的建设。


视觉传播技术基础 于东东

教师于东东设计的《视觉传播技术基础》是追踪新兴视觉传播前沿的技术性课程,盯紧时下的影像无人机和VR、AR、MA等虚拟现实媒体技术,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视觉主导的新型信息采集、编辑和发布技能。课程通过案例反推和项目小组的教学模式,解析视听传播技术理论,并在项目实践中将理念转化为视听媒体融合技能,帮助学生勾画能力专长的个人地图,实现专业能力的自我完善。


广告创意与表现 王树良

青年教师王树良的《广告创意与表现》将学科竞赛引入课堂,自2009年起,已有400余名学生通过该课堂参加金犊奖、全国大学生广告艺术大赛等赛事,学生获奖400余项,教师获奖40余项,学院获奖7项。该课入选中国人民大学首批实践教学品牌认证项目。未来,王树良希望在教材与教学上能更多地与国际前沿接轨。


数字新闻学 王斌

(陈述者为王亦高)

青年教师王斌在日常教学科研中注意到数字化技术及其所带来的可追踪、可估量、可挖掘正在成为新闻业维系生产机制和发挥社会影响力的重要特征,围绕数字新闻业形成的数字新闻学正在集中检视新闻学的旧知识与新问题,在国际范围内成为新闻研究的热点。为此,他将和王亦高老师特别开设《数字新闻学》课程,旨在通过主题式、研究式学习,提升学生对数字化环境下新闻生态系统的整体认知力、理解力和批判力。


中国媒体融合的理论与实践 宋建武

(陈述者为宋建武教授博士生黄淼)

宋建武教授面向不同层次学生开设的《中国媒体融合的理论与实践研究》,基于长期研究成果搭建了完整的课程框架,既有宏观层面对于国家战略的指导思想与政策规范的解读,也有理论层面对文本、中介、商业和规制等专业概念的解析,还有行业内具体的技术、运营和管理实践案例进行佐证。课程通过“任课教师走出去”“行业精英请进来”等策略,不断吸收新的研究和实践成果,并为学生带来丰富的实习机会。

学院全体教师、访问学者、博士后当天听取了汇报展示并与课程团队进行交流,提出了自己的意见和建议。

新闻学院执行院长胡百精

“各门课程负责教师要时常将目光投向同行业国际前沿领域和院校,不断吸纳他们在专业理念、专业愿景设计等方面的优长,争取在一系列指标上全面提升‘双一流’建设水平,为国内学界业界提供助益。‘创新计划’首批开启了7门课程,发挥引领带动作用,这个计划将逐年持续实施,未来通过3到5年的努力,或将覆盖本科生培养方案中的一半课程,真正使学生受益。”

Copyright © 2002 Renmin University of China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