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大新闻学院成立于1955年,2004年在国家重点学科评估中,学院被评为新闻传播学科综合实力第一名。2007年,人大新闻学院被评为全国仅有的两家“新闻传播学”一级重点学科点之一。学院是国家“211”工程和“985”工程重点建设单位,同时国家重点研究基地“新闻与社会发展研究中心”设在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

新闻传播实验中心依托于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经过半个世纪的发展,已形成包括广播电视(电视演播厅、录音棚、广播电视摄录与非线性编辑)、摄影(新闻摄影、广告摄影)、编辑出版(数字报纸出版系统、报社运行模拟系统)、广告平面制作(PC数字图片制作系统、苹果数字图片制作系统)、网络多媒体设计(网络多媒体制作及网站发布系统)、传播效果实验(焦点小组访谈实验室、脑电仪及眼动仪)等几大功能模块,涵盖本科的新闻学、广播电视新闻学、广告学、传播学四个专业,以及新闻学、传播学、传媒经济学、广播电视传播学四个研究生专业,设备先进,功能齐全。

2000年,实验中心通过北京高等学校基础课实验室评估。

2006年,实验中心成为北京市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2009年,实验中心被评为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建设单位。

2012年,实验中心顺利通过验收,正式成为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这标志着实验中心建设工作取得了新的重大进展。人大新闻学院十分重视实验实践教学,从建立以来一直把实验室建设作为学科发展的重要基础。1955年,人大新闻系成立之时就建立了新闻摄影实验室,在全国新闻院系中起步最早。在20世纪80年代中期和90年代初期,又相继成立广播电视实验室和激光照排实验室,实验室的规模不断扩大,覆盖的专业领域不断增加。1997年,人大新闻学院将摄影、广播电视、报纸新闻采编、媒体管理、网络新闻传播和广告制作等各种专业实验功能加以整合,正式组建"新闻传播实验中心"。经过50余年的发展,新闻中心发展成为国内一流的新闻传播类实验室。在实验中心的支持下,人大新闻学院为业界培养了几千名具有扎实业务技能的专业人才,他们中大多数人成为新闻业界骨干。其中,人大新闻摄影专业的毕业生更是在国内享有盛誉,中国获得"荷赛"新闻摄影大奖的摄影师,绝大部分出自人大新闻学院。近年来,为了适应新闻传播业数字技术革命的发展形势,为教学提供与新闻实践前沿接轨的实验技术条件,人大新闻学院加大了实验中心的建设力度。学院把实验中心的建设作为新闻传播学科建设的一个支柱,将实验教学的改革作为整个学院教学改革的基础,学院的国家专项资金建设项目如"211工程"、"985工程"等,也向实验中心建设倾斜。1999年以来用于实验中心设备建设的国家专项资金超过1000万元。在这些资金的支持下,实验中心实现了建成以来的一次重要飞跃,完成了实验中心的完整布局,以及与新闻一线技术的完全接轨,成为国内一流的新闻传播实验中心。

由于传媒业技术已全面走向数字化,新闻传播实验中心的相关设备也在2005年以来逐步完成数字化升级的工作,实验室整体已经实现数字化。实验中心先后于2010年、2011年完成了两大建设项目:广播电视录音棚及以脑电仪、眼动仪为依托的传播效果实验室。这两大项目的完成使实验中心的功能模块更加完善,与此同时,原有的功能模块在设备上进行了陆续的升级换代,性能进一步优化。

目前,实验中心仪器设备固定资产总值达3927万元,实验教学场地使用面积1600平米,覆盖了全媒体时代所要求的各项主流新闻传播技术。实验中心平均每学年要接收800多名学生进行各种不同项目的实验,此外,还为学生媒体的实践以及学生的研究提供相应的服务。

同时,在实验室管理方面也引入了相关的信息化手段。 2010年,实验中心建成网络预约系统,以此为平台、通过一系列管理制度和流程优化,使实验室和设备实现了面向全院1300多名师生的全天候使用,利用效率大大提高,设备一般年使用时数在800小时以上,有些设备的使用时数达到1400小时以上,有效满足了媒介融合教学改革后急剧增加的实验教学需求。近年来,学生的实验作品先后获得"我的大学"全国大学生新闻摄影比赛一等奖、"柯达.微笑北京"高校主题新闻摄影大赛全场大奖、凤凰卫视中文台《DV新世代》优秀奖、中国大中学生DV纪实作品大赛一等奖、松下专业DV大赛二等奖、第二届大学生广告节铜奖,并在每年的金犊奖,北京大学生广告艺术大赛,广告艺术节学院奖,大学生创新杯等比赛中都取得了出色的成绩。以数字技术革命为基础的新闻传播业的发展,正在给新闻教育带来全面挑战,实验技术的发展将成为推动新闻教育改革的底层力量。中国人民大学新闻传播实验中心将紧密追踪业界技术动态力求持续发展,不断促进前沿技术与新闻教育的结合,为培养适应媒介融合趋势的新闻传播人才做出更大的努力。

Copyright © 2002 Renmin University of China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