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学院举办“录音技术”讲座,聚焦声音与画面配合艺术
11月8日上午,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于明商0104举办了“录音技术”主题讲座,讲座邀请到中国农业电影电视中心高级工程师赵航为主讲人,为新闻学院的学生讲解声音在视听作品中的关键作用。
赵航老师从历史地理匹配、主题匹配、结构匹配、情绪基调设计等角度,讲述如何通过精心策划和巧妙安排声音元素,增强影视作品的叙事力、情感表达和美学感受;如何通过声音元素在银幕上形成画面之外的又一个空间,打破了时空的限制,使观众获得一种更加真实、丰富、立体的视听体验。此外,他还介绍了声音蒙太奇的构建以及出口效应、鸡尾酒会效应等声音创作常用的艺术手法,帮助学生了解声音设计在影视作品中的设计理念及表达方式。
赵航老师在讲座中通过案例深入剖析了声音在视听作品中的重要作用。他指出,声音设计在视听语言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它不仅关乎于影视作品的叙事清晰度、情感表达力和审美丰富性,更是提升作品整体艺术品质的关键因素。因此,在影视制作过程中,应充分重视声音设计的价值,通过精心的声音策划和创作,为观众带来更加震撼和深刻的视听体验。
赵航,中国农业电影电视中心高级工程师,拥有南京艺术学院作曲专业背景及北京电影学院电影声音创作专业硕士学位。长期深耕声音艺术领域,作品涵盖影视声音作品、音乐专辑、新媒体艺术等。其作品曾荣获中国电影金鸡奖、中央电视台技术质量奖——金帆奖、中国电影电视技术学会优秀声音作品奖等多个奖项。他积极参与前沿声音设计作品的探索,多媒体互动影像作品《通向大地的又一道闪电》曾在纽约古根海姆美术馆等全球20多个博物馆机构展出。曾在《绿色长城》、《芳华》、《大戏记忆》等多部影视作品中担任声音设计与录音工作。曾在2022北京冬奥会、2023世界大学生运动会、杭州亚运会、中国农民歌会等大型活动中担任音乐录音或音响导演工作。
本次讲座不仅帮助学生们深入理解了录音技术与声音艺术在新闻传播中的重要性,也为他们今后的录音技术实践提供了宝贵的实践指导。新闻学院将继续推动校内外学习交流,邀请更多行业专家为学生提供前沿的知识与实践支持,为学生在新闻传播领域的专业成长和创新创造更广阔的空间。